延安学习心得体会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9月9日至9月14日,我参加了四平市教育局组织的2016年教育干训管理者暨党员政治理论党性修养专题研修班培训活动。
绵延的黄土高坡,神秘的窑洞,高亢的信天游,巍巍的宝塔山,滚滚的延河水,那一个个从小就熟知的令我无限向往的地名,如今在我的眼中变得越发清晰而真切。脚踏着结实的黄土,伫立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们曾经居住过的窑洞前,闻着细雨轻风送来的高原泥土的气息,听着讲解员仿佛身临其境的讲述,感受着战火硝烟的历史画面,激发了我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无比祟敬。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从一九三五年到一九四七年,难忘的十三个春夏秋冬,勤劳勇敢的老区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哺育了中国革命,在极其艰苦残酷的条件下,广大军民克服种种困难,开荒种地,纺线织布,一边战斗,一边生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把昔日的荒山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为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圣地。在延安中央大礼堂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一次把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纲,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延安实现。从此,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科学思想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打败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三座大山,夺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扬眉吐气当家做了主人。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大熔炉,吸引着有志青年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冲破各种阻力,投身革命。在这所大学校里,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全民族的的共同利益,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在陕甘宁解放区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天是明朗的天,人民心情欢畅,民主政府爱人民,人民拥护领路人,就是当时良好政治氛围和社会环境的真实写照。
延安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中国革命选择了延安,延安成就了中国革命。
亲眼目睹延安的风采,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那一处珍贵的历史遗址,一件件简朴的历史遗物,一张张有些残旧的历史照片,一副副泛黄的有些模糊的文字,仿佛无声的历史,向我们倾诉着它们曾经经历过的坚苦卓绝的岁月。从1935年到1948年,十三个春秋,在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运筹帷屋,决胜千里,一条条指令从这里发出,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在简朴的办公桌上,彻夜长明的小油灯下,毛泽东写下了《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实践论》、《矛盾论》、《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战争的的战略问题》、《论联合政府》等一篇又一篇闪耀着时代和历史光芒的著作,涉及中国革命的政治、军事、党建、哲学等问题,形成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领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
从枣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抗大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到为人民服务讲话台,从凤凰山麓,宝塔山上到四八烈士陵园,三山两水,一草一木,空气中仿佛处处漂浮着历史的气息,带给我的是情感上的震撼,心灵上的洗礼,灵魂上的升华。解说员现场生动的讲解,带领我们走进了历史,走进了烽火硝烟的年代;重读“为人民服务”,静心聆听宣讲专家透彻的专题报告和现场教学,理清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和延安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系统把握了延安精神的实质;参观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战斗生活的地方,亲身感受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和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不易,回眸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深深领会了延安历史的厚重和延安精神的伟大。
延安之行令我终身难忘,感触很多,收获很大。延安之行,使我受到了一次最生动的党性教育。红色之旅,伟大的延安精神,深深扎根在我内心的深处,催人奋进,令人终生难忘。
延安精神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当年延安精神指引着先辈们打下江山,今天我们更需要将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学习延安精神,必将激励着后来人传承红色基因,踏着先辈的足迹,发愤努力,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美丽富强。
学习延安精神,就是要永远缅怀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追寻英烈先辈的足迹,重温历史,把优育的革命传统,继承下来,传承下去。